工人日報記者 姬薇
夏季高溫,野泳成為許多市民的消暑選擇,一些中水(再生水)河道因水質清澈、生態良好,吸引不少人下水。然而,這些看似“干凈”的水域,實則暗藏健康隱患。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厚敏
中水是什么?
中水,是非飲用水,是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水源。主要用于非飲用水領域(如城市保潔、綠化灌溉、景觀補水、工業冷卻等)。其水質介于自來水(“上水”)與污水(“下水”)之間,故稱“中水”。又因其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水,也稱再生水。
中水里有寄生蟲嗎?
中水里是可能存在寄生蟲的。
現代處理工藝(如膜過濾、反滲透),可去除90%以上(如隱孢子蟲、賈第鞭毛蟲)。若處理不徹底,耐氯寄生蟲可能殘留,存在感染風險。
建議避免接觸中水,接觸后立即沖洗,出現腹瀉、皮疹等癥狀及時就醫。
中水為何不適合游泳?
中水通常不適合游泳,是因為中水(再生水)水質標準不達標、病原體殘留、化學物質風險及官方明確警告。
如北京小龍河,2025年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小龍河5-7月水質為Ⅲ類或Ⅱ類,雖符合景觀用水標準,但遠未達到游泳用水要求。公園工作人員明確表示:“中水不適合直接接觸皮膚,不建議游泳。”
中水游泳的“隱形殺手”
1、病原體感染性:從皮膚到全身
細菌:中水中的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可引發腹瀉、結膜炎、中耳炎等。
病毒:如諾如病毒、輪狀病毒通過水體傳播,導致急性胃腸炎。
寄生蟲:隱孢子蟲、賈第鞭毛蟲引發慢性腹瀉,兒童感染率更高。
2、化學物質與內毒素危害
消毒劑殘留:氯等消毒劑可能引發接觸性皮炎、呼吸道過敏等。
內毒素暴露:中水內毒素水平超安全閾值,長期吸入損傷肺組織,可能誘發纖維化。
3、皮膚屏障破壞
再生水中的污染物可能破壞皮膚角質層,導致毛囊炎、膿皰瘡;若皮膚有破損,病原體更易侵入,引發丘疹、水皰甚至繼發感染。
4、行洪安全風險
汛期河道水流湍急,暗流、漩渦風險高,已發生多起溺水事故(如北京小龍河等行洪河道)。
夏季野游對皮膚的影響
在再生水(中水)中游泳,皮膚可能因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引發毛囊炎、膿皰瘡,或因消毒劑殘留導致接觸性皮炎,出現紅腫、瘙癢、脫屑。若皮膚有破損,寄生蟲(如隱孢子蟲)可能侵入,引發丘疹、水皰,甚至繼發感染。
野外/開放水域游泳需要注意什么?
選對水域:優先選擇熟悉、無暗流/漩渦的安全區域,避開藻類爆發或污染區。
個人防護:穿戴救生衣,避免單獨行動;勿飲酒后下水。
接觸后處理:立即用清水沖洗全身(重點清潔腋窩、腹股溝),使用溫和沐浴露。
特殊人群:兒童、老人、免疫力低下者及皮膚破損者,避免接觸再生水。
場館戲水樂園的風險與防范
正規場館若嚴格運營(循環過濾、紫外線消毒、定期水質檢測),感染風險較低。但需注意:
人群密集可能增加細菌傳播機會;
消毒不徹底或游客未淋浴后入水,可能引發皮膚、眼部感染。
建議:選擇有水質公示的正規場館,避免接觸他人傷口。
專家防護建議:緊急情況如何應對?
1、接觸中水后必做動作
立即用清水沖洗全身,重點清潔皮膚褶皺處,使用無刺激性沐浴露。
皮膚有破損或炎癥時,嚴禁進入再生水區域。
2、出現以下癥狀,需盡快就醫
皮膚:紅腫、瘙癢范圍擴大,或出現膿皰、滲液。
全身:發熱超過38.5℃伴寒戰、乏力;腹瀉每日超3次或帶血/黏液。
五官:眼部紅腫疼痛、視力模糊;耳部劇烈疼痛、流膿。
特別提示:兒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若出現食欲減退、精神萎靡等非特異性癥狀,也需及時就診。
聚焦
野外玩水需警惕“食腦蟲”
近日,一名6歲男童打水仗后感染“食腦蟲”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中國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示顯示,“食腦蟲”實為自然界存在的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蟲,雖可能引發腦炎,但實際感染概率極低,科學防護是關鍵。
工人日報客戶端《樂健康》第647期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d-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