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洪濤 本報通訊員 秦志貴 盧克余
職工創新創造類成果年度獎勵10萬元,技術技能類年度補貼60萬元,各級榮譽類年度獎勵為20萬元……日前,經集體協商,江蘇雙環齒輪有限公司職企雙方簽訂了能級工資專項集體合同,90萬元真金白銀的年度“獎勵資金”數額被寫入其中。此約定讓不少職工拍手叫好。
年度“獎勵資金”數額是怎么被寫進集體合同的?這要從一年前該公司開展的集體協商說起。
2022年,淮安市總工會出臺進一步開展“能級工資”集體協商健全產業工人分配激勵機制的意見,從創新創造類成果獎勵的協商、技術技能類津補貼協商、各級榮譽類的專項獎勵協商、學歷提升類津補貼協商等4個方面分層推進“能級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作為淮安首批“產改”試點企業,江蘇雙環齒輪有限公司積極響應,穩步推進這項工作。
去年5月,經過集體協商,該公司與職工簽署了“能級工資專項集體合同(草案)”。其中約定:對通過技術等級評定的職工給予獎勵,達到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稱的,每月補貼300元至1000元津貼;對于職工‘五小’創新成果、在崗位上研發的科技創新成果和發明專利等,按實際產生經濟效益的3%進行獎勵;對于職工榮獲優秀職工、質量標兵、優秀新人獎、突出貢獻獎、最佳改善獎等獎項的,分別給予2000元至8000元的獎勵。
這些可操作、可執行的能級工資標準,激發了一線職工提高技能水平的熱情。車間工人紛紛努力練習車床、磨齒、熱處理等技術,不少人還利用休息時間,撿報廢的齒輪反復練習。公司學習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涌現出一批高技能人才。
于洋洋是一名精車間車工師傅。在推行“能級工資”后,他每個月收入多了1000多元。“技能每升一級,就能多300元到1000元補貼。如果我再多學其他工種,還能再拿獎勵。”于洋洋高興地說。
精密成形中心副主任朱玉庭憑借技能技術,從生產一線被層層選樹,成長為全國勞動模范。他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朱玉庭勞模創新工作室”為載體,帶領團隊開展創新創造。公司推行“能級工資”后,他和團隊特別振奮。
“真正實現了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大家在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提升的同時,也努力用自己高超的技能助力企業生產出高質量、高水平的產品,達到雙贏的效果。”朱玉庭說。
該公司人力資源主管王善東也對這一制度贊不絕口:“對于企業來講,激勵技術工人成長進步,‘能級工資’具有燈塔效應。職工在技能提升中提高收入,企業在技術創新上提高收益,雙方都是受益者。”
看著“能級工資”帶來的效應,前不久,該公司工會主席蔣志方又在想辦法謀劃如何進一步完善這項制度。
“公司能級工資專項集體合同雖有‘白紙黑字’做保障,但‘鍋內有沒有、有多少’,一些職工心里沒有底。”蔣志方認為,如果將年度的“激勵資金”等清清楚楚地寫進合同,將會大大激發職工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
隨后,蔣志方帶領工會工作人員對職工的想法和需求進行摸底調查,形成初步方案,并多次與行政方進行協商。沒過多久,他的提議獲得公司肯定和支持。經過職企雙方集體協商,今年的能級工資專項集體合同將“獎勵資金”數額寫入,進一步強化“以技提薪”。此舉受到職工的一致好評。
“‘獎勵資金’進合同,職工看得見、摸得著,大家信心更足了。”該公司熱處理組組長陳誠說。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d-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