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玉波 通訊員律丙娟)“科右前旗昌隆玉朱種畜專業合作社推出的鮮食水果玉米與玉米須茶,巧妙地將傳統農業與現代深加工技術相結合,為農產品的深加工與價值提升開辟了新路徑;烏蘭浩特市消防救援大隊研發的可視萬向消防水槍,借助360度旋轉攝像頭,有效提升了復雜火場中的救援效率;科爾沁右翼中旗中等職業學校設計的新型環保垃圾處理設備,以無害化處理技術助力生態保護……”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5月13日舉辦的首屆職工創新成果展上展出的職工“智造”成果。此次創新成果展以“創新引領發展 科技賦能興安”為主題,由興安盟工會主辦,集中展示了來自全盟各行業職工的120項技術革新成果,涵蓋能源、交通、制造等多個領域,生動詮釋了基層勞動者的智慧與創造力。
圖為觀展現場。律丙娟 攝
在內蒙古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興安分公司展區,講解員游玥詳細地介紹了兩項實用型創新成果。雨棚燈電源分控節能模塊裝置通過智能化控制系統,實現了按需供電,經實際測算,每年可節約電費30余萬元;車載式小型撒鹽機能夠根據降雪厚度與車速聯動調節融雪劑用量,每年可節省人力與物料成本約5萬元。目前,這兩項技術已在全盟高速公路推廣應用,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提升。
國網興安供電公司職工王思璇在觀展后贊嘆道:“這些來自生產一線的創新發明,不僅實用性強,還具有很大的啟發性,尤其是跨行業的技術應用思路,為我們今后優化電力設備運維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本次興安盟首屆職工創新成果展將持續至5月20日,通過搭建職工創新成果展示平臺,促進了跨行業技術交流與協同創新。興安盟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紀青錄表示,興安盟工會將持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不斷完善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努力推動更多基層的“金點子”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為地區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d-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