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俊宇
楊絳的《我們仨》感動了無數讀者。今年6月,一部被譽為“科學世家的《我們仨》”的溫情之作《他們仨》由譯林出版社出版。該書以14歲少年的成長覺醒為主線,在大開大合、收放自如的時間架構中融入了“回望之眸”與“書中書”的雙重敘事,以兒童文學的形式展現一個科研家庭三代人的溫情日常和精神共振,為讀者帶來別樣的感動。
繼2024年《高原上的小向導》之后,劉黎瓊的這本《他們仨》以更加細膩的文學筆觸、更加深邃的情感表達,展現了“科學家精神”的深刻內涵。
與《我們仨》中楊絳先生的暮年回望不同的是,《他們仨》開篇以少年的敘述展開,關注被遺忘的“十四歲”,透過少年清澈的回望之眸和精神涅槃之旅,映照兩代科學家執著求索、忘我奉獻的精神。
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劉黎瓊,憑借文學愛好者的天然敏感,以及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從事科普宣傳、為科學家撰寫傳記的工作經歷,穿梭于文學與科學之間,深入體察科學家群體豐富的精神世界,了解科學家家庭的文化氣息與生活細節。
“做科研的人,心里都開著兩個窗口:一個望向宇宙真理,一個守著人間煙火。”劉黎瓊注意到,科學家看似嚴肅的面容下,也有著風趣幽默的靈魂,他們鮮為人知的家庭生活中,少不得日常夫妻間的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更有父母對孩子的舐犢情深。于是,劉黎瓊萌生了創作一部兼顧科學精神與人文氣息的文學作品的想法,她希望讓青少年讀者們看到更完整、更立體、更生動的科學家形象。《他們仨》應運而生。
在創作過程中,劉黎瓊巧妙運用了日記、書信等形式,將科學家們不同時期的科研生活與社會變遷串聯起來。通過這些跨越幾十年的史料,她構建了一個松弛有度的時空框架,讀者能在這一張一弛中,直觀地感受到科研精神的代際傳承與時代變化。
作為“小譯林”品牌2025年重點原創項目,《他們仨》延續了《高原上的小向導》“文學性+科學性”的創作理念,用科學家精神涵養個人品格,厚積成長的力量。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d-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