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評論員 張雪
據近日新華網等媒體報道,隨著2025年高考落幕,畢業生掀起了一股“青春洋溢”的消費熱潮。結伴畢業旅行、配齊“電子三件套”作為獎勵、考駕照增技能、運動健身塑形……火熱的“考后經濟”為旅游、餐飲、駕培、電子產品等多個行業、多種消費場景注入了活力。
近年來,每逢高考過后,各地都會迎來一波畢業消費小高峰。對于畢業生而言,買一部新手機、學一項新技能、和朋友來一場酣暢淋漓的畢業旅行等,不僅有助于釋放大考期間蓄積的壓力,還能為這段拼搏歷程留個“紀念”。諸多家長也樂于為此買單,一方面,這些物件、技能等確實是未來生活所需;另一方面,可以視為對孩子多年苦讀的一種犒勞和嘉獎,為他們邁向人生新征途加加油。
不少商家和機構精準捕捉到了這些消費熱點,推出了多種畢業生優惠政策和活動體驗——多地景區準備了畢業生專屬優惠,憑有效準考證即可享受免門票、交通優惠、特價體驗等多重福利;有駕培機構推出VR模擬課程和AI機器人訓練車等服務,以適應年輕學員的學習需求;一些數碼產品門店開展“升學季”促銷活動,疊加“國補”等福利和優惠……這些產品和服務的推出,點燃了畢業生和家長們的消費熱情,也成了“考后經濟”持續升溫的“催化劑”。
某種角度上,“考后經濟”也是一面鏡子,折射出家長為子女教育和成長進行投資的強烈意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消費市場的潛力,也為觀察消費升級動向和青年消費新趨勢提供了一個“窗口”。旅游、手機、駕照等產品和服務,除了其本身的價值和作用,還有著“成人禮”一般的象征意義,承載著畢業生與社會建立新的連接、建立身份認同的“情緒價值”。商家和機構緊跟這一“情緒消費”熱點,為畢業生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也是準確把握市場機遇,充分滿足特定消費群體“剛需”,激發市場活力的一個注腳。
當然,在不斷“升溫”的“考后經濟”背景下,人們也要有一些“冷思考”。比如,無論是購買一部新的電子產品,還是支付一場畢業旅行,對于很多家庭而言,都不是一筆小數目。所以,畢業生和家長為“情緒”買單時,仍需保持理性,要量力消費,不要為了面子盲目攀比,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
除此之外,還想提醒商家的是,瞄準市場、找準機遇無可厚非,但任何時候,都要靠誠實守信、貨真價實贏得消費者,別搞“一錘子買賣”。讓年輕人感到更多溫暖和舒適,給他們留下更多美好的記憶,也是我們這個社會應有的姿態。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d-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