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邢生祥
6月19日,記者從青海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醫療援青工作十五周年相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5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以及各支援省市,聚焦項目、人才、新業務、遠程醫療等領域,傾力開展資金、智力、技術和網絡“四支援”,全面提升青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助力青海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
2010年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協調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山東6省市以及遼寧省、沈陽軍區部隊醫院對口支援青海,實現青海兩市六州醫療對口支援全覆蓋。隨后幫扶機制不斷升級深化,2016年南京、無錫分別與西寧、海東結對;2018年建立“6+1”支援模式,2022年起開展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2023年啟動6州人民醫院“組團式”支援。目前,青海已成為全國唯一兼具“組團式”支援和“組團式”幫扶的省份。
15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財政部通過安排約193.68億元轉移支付資金,為青海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自2010年起,中央財政大力支持青海33項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累計投入1.56億元,有力提升當地專科醫療水平。2021年青海省被納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范圍,2022年獲批2個建設項目,通過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全省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2019—2024年,財政部下達8.37億元,支持青海提升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同時,各支援省市累計投入約25億元資金,精準投向青海基層醫療衛生項目,有效填補當地醫療衛生服務短板,夯實基層醫療服務根基。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累計達1019項,通過現場指導、遠程醫療等多元形式,將先進醫療技術輸送至受援地區,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聚焦智力幫扶,精心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6省市共派出1046名醫療人才開展支援,通過“傳幫帶”模式,堅持“輸血”與“造血”并重,多渠道加強人員培訓,推動受援醫院人才素質與學科建設雙提升。
自2022年起,6省市支援醫院組織專家以醫療人才“組團式”援青模式,重點支援幫扶青海6州人民醫院和14個國家重點幫扶縣醫院,實現人才、技術、管理資源精準對接。自2009年起,從遼寧、部隊醫院結對幫扶,到多批次派出醫療隊實現全省縣級醫院幫扶全覆蓋;2021年至今,遼寧、江蘇55家三級醫院以“組團式”支援模式,對青海60個縣級醫院開展深度幫扶,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持續下沉基層,全方位提升青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全方位支援幫扶結出豐碩成果,青海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總量大幅增長157.8%,達到7.3萬人;執業醫師數量增長121%,達2.17萬人;高層次人才占比達28.6%,成功培育137名本土學科帶頭人。醫療機構床位數增長128%至4.6萬張,每千人口執業醫師數增長236%,達3.64人。鄉鎮衛生院達標率從23%躍升至91%,基層首診率達68%,縣域內就診率超82%,人均預期壽命從2010年的69.96歲提高至2023年的74.8歲。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d-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