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南漢地陽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工會搭建比學趕超平臺,健全職工成長成才保障體系——(引題)
讓產業工人的職業道路越走越寬闊(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賴書聞
“公司推出的一系列管理辦法,給我們一線操作工提供了很多參與創新發明的機會。”近日,海南漢地陽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超說,“作為最早的一批參與者,我已經有近10項發明成果成功申報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也獲得許多榮譽。”
近年來,海南漢地石油化工集團聯合工會不斷深化“產改”,引導集團旗下漢地陽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基層工會搭建比學趕超平臺,激勵職工創新創效,培養高技能人才,并健全職工成長成才保障體系,讓產業工人的職業道路越走越寬闊,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目前,漢地陽光已實現從傳統化工到高新技術企業的轉型,擁有專利技術等知識產權90余項,每年為公司帶來的經濟效益超千萬元。
激發產業工人創新活力
2012年,漢地陽光正在尋求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時任生產技術部工藝工程師劉超接到一項任務——牽頭針對高壓固定床裝置存在的問題進行改良。研究突出問題、借鑒同類裝置運行經驗、改造工藝流程……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以劉超為第一發明人的“高壓固定床循環氫干法脫硫裝置及方法”面世,大大減少公司每年在工廠廢物處理等方面的投入。
漢地石油化工集團聯合工會主席付豪告訴記者,為進一步激發產業工人創新創效的積極性、創造性,漢地陽光制定知識產權獎懲制度,明確項目成果申報、職工創新成果獎金、月度績效考評等管理辦法。2018年起,對于職工職務發明創造取得專利證書的,根據申請專利時的定級分別給予發明人一次性獎金不少于2000元;取得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給予發明人或設計人一次性獎金不少于1000元,并優先推薦晉升和省市各類榮譽的評選。
據統計,漢地陽光每年研發費用投入超過6000萬元,有的年度研發費用投入超過2億元,每年度至少開展課題研究10余項,有3人分別獲評海南省勞動模范和市級“最美科技工作者”。
完善技能培訓模式
2016年,翁忠涵畢業后進入海南漢地石油化工集團,被安排到劉超的手下進行一對一學習。在日常巡檢中,劉超帶著他邊走工作流程邊講解各種裝置,遇到突發情況還會對緊急處理問題進行現場教學,讓他很快就熟悉了崗位。
建廠以來,漢地陽光逐步建立新入職職工標準化培訓模式,根據崗位職責和工作內容,以職工素質、檢修項目、事故應急處理等為主題,制定培訓課程和學習計劃,并安排專人全程對新人進行脫產培訓,累計組織集中培訓80余場次,培訓人員1000余人次。
同時,依托洋浦高級技工學校、海南科技職業大學等外部教育資源打造“漢地陽光班”,針對企業人才需求開設石油化工生產技術、石油產品精制等專業,以“企業+學校”合作辦學模式,“訂單式”培養稀缺專業技術人才。
“工會組織的學習培訓、實踐考核等活動,為我們提升技能水平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如今,翁忠涵已經成長為集團旗下海南漢地流體材料有限公司的工藝工程師。截至目前,漢地陽光近20名工人通過學習取得加氫工藝工職業技能證書。
比賽成績納入績效考評體系
“通過參加技能競賽,不僅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還能得到獎金和部門內部推優晉升的機會。”漢地陽光生產技術部一單元班長方忠告訴記者,如今,生產一線職工下班后喜歡“泡”在設備旁,班組里苦練技能的氛圍十分濃厚。
近年來,漢地陽光工會積極參與和組織各類技能競賽,將其作為深化“產改”的重要舉措,通過將比賽成績納入職工績效考評體系,引導廣大職工參與創新創造活動。目前,每月組織開展班組勞動競賽和崗位大練兵活動,比拼內容涵蓋生產操作、安全管理、質量控制等方面,以賽促學、以賽促練,并在企業內部、網站及公眾號等公布評比結果。
“競賽充分激發了產業工人干事創業的熱情,激勵他們在工作中爭先創優。”漢地陽光人力資源與行政部人力主管龐嬌介紹,公司還通過發布定崗競聘計劃、將薪酬待遇與技能等級掛鉤等形式,鼓勵職工主動提升技能水平,獲取升職加薪機會。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d-c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