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金發揮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優勢,助力工程建設運行
金融活水為青海清潔能源產業注入綠色動力
“萬里黃河第一壩”龍羊峽水電站、“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園”海南州生態光伏園,從水利樞紐到光伏矩陣,高原上的綠色能源正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造福千家萬戶……近日,記者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采訪了解到,在這些工程的建設和運行中,保險資金發揮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優勢,為一系列工程注入金融活水,為青海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增添綠色動力。
“水電走廊”守護黃河安瀾
在海南州共和縣的黃河干流上,龍羊峽水電站昂首挺立,攔截湍急的黃河水,將其轉化為碧波萬頃的水面和長流不輟的綠電。
龍羊峽水電站是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青海黃河公司)19座水電站之一,該公司是青海最大的發電企業,電力總裝機2893.12萬千瓦,清潔能源占比95.44%,是西北電力發展的重要支撐。2017年,中國人壽以80億元投資支持青海黃河公司。2019年,再次以90億元股權投資領投青海黃河公司項目,以保險資金周期長、穩定性高等優勢有效匹配電力清潔能源產業的需求,為像龍羊峽水電站這樣的民生工程持續注入發展動能。
“1滴水發11次電。”青海黃河公司工作人員這樣形容公司所屬黃河上游干流河段11座中大型梯級水電站串聯起的“水電走廊”。置身龍羊峽水利樞紐觀景平臺,巨大的水庫波光粼粼,黃河水正經水輪發電機能量轉換,緩緩流向峽谷深處。
光伏“藍海”帶來增收“甘霖”
在位于海南州共和縣塔拉灘戈壁的青海黃河公司共和光伏產業園,記者登上巡檢塔,一睹由光伏發電矩陣組成的“藍色海洋”。
“哇,光伏羊!”同行記者突然伸手一指,大家紛紛駐足,看到在“藍色海洋”中不時有白點閃動。走近可見,光伏板下,羊群正在悠然地啃食牧草。
“這就是板上發電、板下牧羊的‘光伏+生態’模式。”工作人員笑著解釋,這樣既能減少雜草對發電效率的影響,又能促進生態修復。光伏產業園建成后的短短數年間,光伏子陣區內風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30%,植被覆蓋率提升80%,荒漠化土地縮減100平方公里。
看著眼前的綠色草甸和珍珠般散落其中的“光伏羊”,很難想象塔拉灘過去草場退化、“風吹石頭跑”的舊景象。隨著荒漠沙丘變成草原綠洲,為解決伴隨而來的除草問題,光伏產業園里加蓋起了羊舍,一群群“光伏羊”成為天然除草“義工”,不僅減少了人工成本,還帶動周邊牧民年增收數萬元,實現“綠電+生態+民生”的多贏局面。
像塔拉灘這樣的光伏產業項目還在更多地方發揮著“造血”作用。據了解,中國人壽資產公司為陜西、甘肅、吉林等地的光伏產業項目建設注入7800萬元險資,支持當地畜牧業發展,還提供了多個就業崗位,567戶脫貧戶每年每戶可從項目獲得收益3000元。
“大項目”托起“好日子”
沿著黃河峽谷蜿蜒而行,記者來到位于海南州貴德縣黃河干流上的拉西瓦水電站。中控室內,一條條數據曲線實時交錯閃動。“水電站安裝6臺70萬千瓦機組,年平均發電量102億千瓦時,是黃河上大壩最高、裝機容量最大、發電量最多的水電站。”拉西瓦水電站工作人員介紹道。
“建好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方百姓,我們拉西瓦水電站既是西北骨干電源,又是生態濕地景觀。”工作人員表示,這座雄偉的水電站不僅提供了強大的綠色能源,更筑起了生態屏障,“老一輩人都說拉西瓦的山光禿禿的,現在你看,已經有新綠了。”
從巍峨水壩到無垠“藍海”,從智能儲能到“光伏羊”,青海的清潔能源項目正將綠電送入千家萬戶,托起百姓的“好日子”,書寫一個個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得益彰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