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為市場經濟注入更多活力
據6月29日新華社報道,7月起,一批新規將施行。其中,將于7月15日起施行的《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規定》明確了個體工商戶登記管轄,提出僅通過網絡開展經營活動的平臺內經營者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應當向經營者住所所在地的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僅通過網絡開展經營活動的平臺內經營者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可以將電子商務平臺為其提供的網絡經營場所登記為經營場所。
個體工商戶是我國數量最多的經營主體,是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和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5年5月底,我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已達1.27億戶。個體工商戶量大面廣,情況復雜,利益訴求也多元化,其中既有小本經營的“小商戶”,也有具有一定規模、實力較強的“大個體”;既有默默無聞、執著堅守傳統行業的飯館、超市,也有積極開拓新興領域的網店、微商。他們為社會提供便捷服務和優質商品,是百姓生活直接的服務者,在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既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之舉,也是解決個體工商戶所面臨困難的對癥之策。上述《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規定》推出了多項登記管理改革措施,其中多個亮點值得關注。比如,充分考慮了數量龐大的開展網絡經營活動的個體工商戶群體的需求,與時俱進細化其經營場所登記規則。又如,解決了個體工商戶“個轉企”難題——明確個體工商戶可通過變更登記方式轉型為企業,保留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成立時間、名稱字號和相關行政許可,為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提供便利。
過去,個體工商戶想要轉型為企業,需要先注銷、再設立,原來的名稱字號和相關行政許可等都無法保留,商譽無法延續。當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可以直接進行變更登記,將更大程度維護經營要素的延續性,為個體工商戶成長為“小巨人”“獨角獸”提供更有溫度的扶持、拓展出更大空間。
個體工商戶作為市場經濟的“細胞”,其活躍度影響著整個市場的發展成色,要做大做強個體經濟,就必須明確個體工商戶的法律地位,統籌發展和安全、紓困和培育、活力與秩序,明確政府在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方面的職責任務,并提出幫扶具體措施,幫助個體工商戶把生意做得更遠、手藝傳得更廣,共享統一大市場建設成果。
沒有穩定可預期的經營環境、良好的法治環境,個體經濟的發展便無從談起。上述規定的影響廣泛而深遠,期待相關方面抓好實施銜接工作,為市場經濟注入更多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