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班組】誰在高空“飛針走線”?
六月的正午,驕陽似火,鋼軌滾燙。隴海線沙塘站,中鐵電氣化局運管公司上海維管處徐州維管段的接觸網工們,正為保障暑運“大動脈”暢通,打響換線攻堅戰。
為捕捉更全現場,我這個宣傳員手腳并用攀上近兩層樓高的軌道車作業平臺。腳跟未穩,負責人杜波威急促的指令已砸來:“快!大家手腳麻利點,抓緊就位!”高空作業,開場即是沖鋒。
我所在的軌道車組,肩負著將嶄新的“生命線”毫厘不差架設的使命。作業平臺上是平均12年工齡的老員工,要在2個“天窗點”內,協同9臺梯車,完成1600多米接觸網線索的更換。
新線必須絲滑穿過預設滑輪進行高空輸送,中間半分卡滯或磨損都不行。慢一步,后續環節乃至行車都將受牽連。杜波威的急切,全在“天窗”的倒計時和對質量的死磕上。“不能光顧自己,得給后面兄弟搶時間!鉚足勁干!”
杜波威指揮放線車前行,調度精準, 像個將軍一樣所向披靡。
意外突至。只聽杜波威一聲“停車”喊住了節奏——前方區段跨度過大,新線沒有支撐,導致高度不足,繼續推進新舊線可能相磨,造成線索損傷!他當機立斷:硬橫梁加裝滑輪抬高新線。方案定了,但橫梁高聳,平臺逼仄,安裝點夠不著。
關鍵時刻,作業組成員陳柯萌如雜技高手,一步踏上車頂邊沿,身體極限上探!搭檔徐紀發反應神速,雙臂如鐵鉗般箍緊陳柯萌,化身“人樁”,兩人默契配合,火速裝好。剛松口氣,又一處卡滯風險!這次,徐紀發弓背扎穩,陳柯萌一腳踩上他汗濕的后背借力騰挪,三兩下搞定。這些場景宛如動作大片,讓我目瞪口呆。
“真不怕?”“怕!剛腿肚子都在哆嗦!”陳柯萌喘著粗氣,“可活兒在眼前,必須上!可不是蠻干!安全帶勒得緊,兄弟的勁給得足——雙保險,心里有底。”
“就這么讓他踩?”我逗大哥范十足的徐紀發。“習慣了。活干好就行,多一處借力他就更穩當,踩哪不是踩。”
趕在預定時間前完成了本組作業,這對搭檔又自發奔向下一道工序。“老員工了,經驗多點,能多干就多干點,早干完早踏實。”陳柯萌的話語樸素、有力。在緊密的配合下,換線任務圓滿完成!杜波威一改剛才的威嚴,臉上透出由衷的輕松:“活干好了,踏實!”
風吹過鐵道旁翻滾的麥田,裹挾著甜糯的豐收撲面而來。
目之所及,頭頂新鋪設的“金鱗巨龍”,用心守護列車的平安飛馳;腳下無垠的麥浪翻涌,正鋪展出大地豐饒。鋼軌與麥浪交織的滾燙圖景里,安全與豐饒,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