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秦皇島積極開展傷病職工再就業服務,構筑全鏈條服務網絡
為傷病職工找到再次起航的“那束光”
“這份工作讓我重新找回了價值感,收入也穩定。是你們的貼心服務,幫我找到了再次起航的‘那束光’!”河北秦皇島職工小張連聲道謝的背后,有一段傷病職工再就業的暖心故事。
像小張這樣的傷病職工是勞動力市場中需要特殊關注的群體,他們因傷病導致勞動能力受限,重返職場常面臨就業渠道窄、政策信息不對稱、融入難等困境。
記者了解到,聚焦這一民生痛點,秦皇島市人社局于近日在勞動能力鑒定現場創新開展了“傷病職工再就業服務日”活動,組織秦皇島市勞動能力鑒定中心、秦皇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秦皇島市人才市場等就業服務機構協同聯動,將就業幫扶與權益保障前移,變被動服務為主動對接,探索出一條精準幫扶新路徑。
構筑“一站式”服務平臺
小張原是秦皇島一家機械制造廠的骨干技工,一次意外工傷導致其右手功能部分受限,精細操作能力大不如前。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僅帶來身體的傷痛,更使其陷入了“技能歸零”的迷茫與對未來生計的焦慮。得知市里舉辦傷病職工再就業服務活動后,小張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了現場。
在“一站式”服務區,職業指導師聽了小張的情況后,對其右手功能進行細致評估,并結合他原有的機械識圖能力和溝通表達優勢,將其職業方向定位在“電商平臺工業品客服”與“輕型制造業技術咨詢”領域。通過“靶向匹配”系統,為其推薦了一家大型電商平臺的工業品客服崗和一家小型機械配件企業的線上技術答疑崗。
隨后,服務人員又主動聯系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人員,詳細說明了小張的情況與優勢,協助爭取線上面試機會,并細心安排了電商客服話術培訓。兩周后,小張成功通過面試,獲得了這份居家辦公的工業品客服工作。
活動中,秦皇島市勞動能力鑒定基地查體現場還設立了政策咨詢、技能培訓、心理疏導等“一站式”服務專區。在政策咨詢臺,工作人員化身“政策宣傳員”,提供勞動能力鑒定政策深度解讀、就業權益法律風險預警等指導,發放《傷病職工就業政策指南》等資料,一對一解答崗位適配、工傷待遇銜接等疑問。
開展“一對一”職業介紹
針對傷病職工能力重塑需求,現場還開設了職業技能培訓意向登記窗口。工作人員依據傷情特點與職業潛能評估,推介如電商運營、數據標注、手工文創、輕體力后勤管理等適配性強的培訓項目,為能力提升鋪設快車道。
同時,現場還設立了“心靈驛站”,專業志愿者為傷病職工提供心理疏導與職業信心重建服務。通過傾聽傷痛經歷、挖掘內在優勢、描繪可行職業藍圖,幫助傷病職工克服自卑焦慮,重燃就業希望,為后續就業匹配奠定心理基礎。
記者了解到,秦皇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結合傷病職工群體情況,開展了一場深度的崗位“靶向匹配”,充分運用“崗位勝任力模型”與大數據分析,從海量崗位中篩選出對體能要求低、技能門檻適配、可彈性工作或居家完成的優質崗位300余個,涵蓋手工藝品制作、電商客服、電話回訪、文員助理等領域。
在勞動能力鑒定現場,職業指導師結合候鑒職工的傷病鑒定初步意見、過往技能積累、當前身體機能、個人興趣及就業預期,為28名有明確就業意向的職工建立服務檔案,啟動“一對一”跟蹤式職業介紹服務。
對于現場達成初步意向的職工,后續由社區就業專員提供“送崗上門”、面試輔導、入職跟進的貼身服務,確保服務不斷線。
織密全鏈條服務網絡
據了解,此次專項活動是秦皇島市推動勞動能力鑒定與就業服務、權益保障“無縫銜接”的一次創新實踐。今年以來,秦皇島已累計為傷病職工提供深度就業指導與崗位匹配服務700余人次,助力132人重返職場,平均薪資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5倍以上。
秦皇島市人社局二級調研員朱永久介紹,將以此次專項活動為契機,建立勞動能力鑒定、就業管理、職業培訓、社保經辦等多部門參與的常態化傷病職工就業幫扶協作機制。
“我們將通過定期舉辦傷病職工及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定向開發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聯合優質培訓機構開展‘居家云客服’等契合需求的技能培訓與專項能力鑒定,做好工傷待遇落實追蹤、就業歧視維權咨詢等服務,有針對性地服務好傷病職工。”朱永久表示。
“通過這次近距離了解傷病職工需求,服務方面更明確了。”秦皇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負責人康紅艷介紹,今后將繼續深化“云冀”智慧就業平臺功能,開辟傷病職工服務專區,運用AI算法提升人崗匹配精度。同時,強化社區就業驛站在需求摸排、政策宣傳、心理支持、崗位對接方面的“神經末梢”作用,讓就業服務無死角。